坚守人民立场思想

发布时间:2018-11-07 17:21:42

习近平同志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在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就必须全面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并由知向行,把握战略重点,坚守人民立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一、人民立场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融合。《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出,马克思唯物主义者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和唯一使命,是否坚持人民立场成为检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从立党根基、党的力量源泉和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充分强调人民的崇高地位。我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史更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立场的生动实践。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和充分认可。邓小平同志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续提出,我党更是进一步诠释和发展了人民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利益是根本利益的人民立场。

(二)坚持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人民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凝聚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逐步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立场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和实践的全过程。首先,发展理念上体现了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鲜明而坚定的人民立场,充分理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体、发展动力、实践内容和根本目的,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更为具体,更为真实,更具操作性;其次,发展实践上体现了人民立场。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战,以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民情怀推进全面小康建设,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再次,发展方略上体现了人民立场。党的十九大总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人民立场充分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民更多的获得感。

(三)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进一步立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地位党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是靠我党带领人民坚决斗争打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新时代我们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更加有力地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人民群众永远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党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立党为公,党的根基才立得牢;执政为民,党的事业得好。只有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弘扬。

人民立场传承了中华民族重民本精神。习总书记指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警醒为政者勿忘为民之心。《周易·咸卦》中,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君子以虚受人,更是有力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立场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

人民立场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为民情怀。《尚书·泰誓》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听取民众意见、维护好民众利益的政治主张。习总书记的人民立场与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民、亲民、爱民、为民情怀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二、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的战略重点

(一)坚持人民立场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最坚强的后盾。如果党的内部出现严重问题,贪污腐败、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频繁出现,人民就会对党产生质疑、对党产生动摇。党的执政能力一旦在人民心中打了折扣,甚至被群众质疑,终有一天会丧失民心,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发生动摇所以说,治党管党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巩固我党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建立一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甘当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据统计,党的十八大后的五年来,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75%增长至2016年的92.9%。

(二)坚持人民立场必须深化全面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在立法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制定出公正、公平,群众满意的法律法规,才能让人民立场在法治建设中真正得以体现;在执法和司法中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合法合理、程序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司法原则,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司法为民保证人民在法律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将立法、执法、司法等诸多环节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履行阳光权力、透明权力党的十八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共制定法律28件,修改法律137件次,制定修改行政法规266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真正做到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三)坚持人民立场必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安徽萧县和泗县、湖南衡阳、山西吕梁、广东茂名等地均发生腐败窝案,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在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没有形成真正的中人民立场,人民赋予的权力没有得到根本的监督。因此,净化政治生态是落实和坚持人民立场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严肃各级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各级队伍的政治纯洁和肌体健康,用严明的政纪管党治党。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突出抓好整治民生领域腐败、扶贫领域腐败、涉黑涉恶腐败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整治群众身边贪污腐败问题向更严、更深、更实的方向发展,用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引导激励干部有担当有作为,营造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作善成、实绩突出的积极氛围

(四)坚持人民立场必须落实全新发展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人民立场是五大发展理念思想之根和基,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人民立场的根本战略。人民群众是实践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头,落实全新发展理念,能够让广大人民在发展中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造热情,通过创新解决发展的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全新的发展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立场的践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要把人民立场作为自我的使命追求,又要将其作为现实的价值取向,实践人民中心思想,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满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一)厚植物质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人民立场,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不断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夯实物质文化基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内在要求,而实现人民幸福的依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第一要务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有坚实的基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夯实物质文化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文明上对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公平正义、优美环境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协调并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之策。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夯实物质文化基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精神文化生活的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们要将这八个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点,在改革发展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事业的首要位置

(二)聚焦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守人民立场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主体、作为社会的幸福主体,要求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追求,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民生福祉抓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深入有效保障民生,让人民从内心感受到发展的温暖,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要对标群众需求。我们要始终基层的呼声当作行动的第一信号,把人民求摆在工作的优先位置,把群众满意度设为衡量工作成绩根本标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还要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深入群众,贴近基层,主动体察民情,真诚听取民心民意,合理反映群众诉求,及时满足群众意愿。

增进民生福祉,要补齐民生短板。始终把为群众出实招、实事、解难题放在首位,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事情,推进脱贫攻坚,破解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难题,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异度,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利益,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尤其要让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服务需求有根本的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要分好蛋糕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心系民生,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有效的制度手段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扩大分配的覆盖面,真正让建设成果惠及不患寡而患不公的弱者以及社会整体,不断提高群众的受益率,搞有温度的发展、谋有质感的幸福。

(三)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和谐格局。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不断改革不适应人民群众权利需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要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尊重民意、承接地气,密切党群关系。要积极面对、全力破解社会转型发展中拆迁、企业改制、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主动理顺社会情绪,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夯实群众基础,打造基层为民服务制度体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是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坚持人民立场就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把群众当亲人,健全为民服务体系,落实为民服务举措,谋求为民服务实效。

规范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规范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化水平,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能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人民充分信任的坚强堡垒,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育强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争当先锋模范,继续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轮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打造群众基层领头人。

密切党群干群互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在基层组织的工作面和影响力,积极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唯有坚守人民立场,才能把人民团结起来,形成强大力量,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